自民政部提出"加快构建以基层社会工作站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以来,基层社会工作平台建设便成为了社会工作领域的热门话题.客观地说,这给社会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并将对未来五年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这更是一种重大考验,需要我们冷静下来理性思考如何将社工事业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更有效,以专业之力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福建省民政厅推动基层社工站建设。结合我省人才队伍实际,这里建议乡镇社工站驻站人员加强“五项基本修炼”。
一、社工理念、价值观修炼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也是一份职业,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理念和价值观。
社工站社工如果不具备这些,那么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就可能会遇到各种伦理困境和职业难题。 如在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中,政策要求与个人条件不符合时,社工应如何回应和处理?如何保障民政对象的信息隐私?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时,应树立什么样的服务态度?如果没有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价值观,服务的专业性就无从说起,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既然从事了社会工作, 就应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以服务为先,尊重服务对象,保障服务对象福祉,真正做到将社会工作理念和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专业关系建立能力修炼
专业关系是指为达成特定服务目标而与服务对象结成的关系。湖南乡镇社工站社工在开展日常服务过程中,多以民政部门的角度,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来建立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如通知服务对象提交资料、领取福利,抑或是固定工作任务式的走访,这些都未能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持续跟进服务。
这样的关系建立较为被动,且持续时间短暂,不良影响较多,一方面难以加深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难以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
因此,在做好相关政策普及宣传、系统管理等工作的同时, 社工应主动深入民政特殊困难群体,真诚与他们沟通,表达积极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服务诉求,从而建立有效的专业服务关系。
三、文书撰写能力修炼
专业知识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文书的撰写。笔者在查阅社工站材料时发现,许多活动背景描述简单,计划设计缺乏理论指导,目标设定合理性不足,从文书上也难以看到对活动质量和成效的把控,需求分析、理论及目标关联性也不强。 社工文书体现的是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设计,也是社工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对社工个人成长、机构评估及外部交代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建议社工站社工在专业文书撰写方面,一要符合民政部门或社工站所制定的标准,二要符合社会工作的服务设计原则,使得背景需求分析、理论指导、目标设定、过程执行及总结评估等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这样才能确保活动方案的可执行性以及服务过程的完整性,提升服务质量。
四、服务项目化修炼
我省乡镇社工站主要聚焦民政四大领域服务,除了行政化的系统信息管理、政策宣传、协助工作等内容外,重点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上。
基于此,社工应充分利用好所掌握的基本数据信息和特殊人群需求情况,设计回应和解决特定问题的服务项目,从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制订介入计划,针对固定服务对象开展持续性的服务,促进项目产生积极效果,真正让服务对象发生转变。
五、自我成长修炼
社会工作有动态变化的知识体系,社工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目前对社工站社工的培养,多以业务工作为主要方向,在社工理论与实务、个人成长等方面关注较少,加上本土督导人才缺乏,社工能够获得的专业培训和督导支持也相对较少。
在做好上级交付的工作之余,应结合社工自身实际,分析自己的成长需求,然后制订个人学习成长计划,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我。只有这样,社工才能体现出专业价值,进而带动提升整个社工站人才队伍水平,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群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社会工作作为一支重要的专业力量,除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社工们的自我修炼。通过增强自身基本功,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乡镇社工站社工定能在助力基层民政服务和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